經濟觀察報 記者 蔡越坤 城投項目的剛兌“信仰”破滅了——回顧2022年的信托投資經歷,投資了城投信托項目的吳先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2022年,他和家人投資的兩個貴州遵義地區城投平臺項目均已發生延期,目前投進去的500萬元本金到期無法回款。
2022年,不少信托投資者歷經傳統主流產品地產、城投信托頻頻爆雷,對于高凈值客戶而言,2023年信托還值得投嗎?投資哪類產品相對安全呢?
一位西安地區投資者在2022年遭遇了銀行理財產品本金虧損,考慮到信托產品仍然能有7%左右的收益率,相較之下還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信托理財師張建斬釘截鐵地說,“買信托還是要選發達地區政信信托”。
張建所指的“政信信托”即各地城投平臺為實際融資方的信托產品,具體分為非標類型與標品類型。非標即直接發行集合信托計劃;標品一般為城投方發債,由信托計劃募資自己去認購,即為標債。
因為城投機構的實際控制人一般為地方政府,所以“政信信托”也更容易獲得普通老百姓(603883)的青睞。
張建認為,目前信托業正值轉型期,2022年房地產公司陸續爆雷,目前幾乎很少有信托公司新發行房地產類信托;另外,信托有較高的融資成本,工商企業因難以承擔,此類產品也相對較少;因此,在目前的非標產品中,政信類產品仍然相對而言是安全性較高的產品,可以提供相比銀行理財等較高收益率的理財產品。
也有理財師提醒,不要迷戀城投債的剛兌“信仰”,目前信托以及銀行理財等產品均已經不承諾保本保息。在此背景下,高凈值客戶在投資信托理財時需要辨識風險,在享受信托帶來高收益的同時,也要承擔信托潛在的兌付風險。
城投并非“剛兌”
過去幾年,吳先生因為太相信央企信托以及政信產品,經!伴]眼”買政信類信托產品。此次投資遵義地區城投的信托產品遭遇延期,成為一個深刻的投資教訓。他終于認識到,城投類信托不代表絕對安全。
2022年以來,貴州遵義、蘭州等地均有城投機構發生了違約,“政信”類信托的安全性應該引起警惕。例如,截至2022年1月中旬,來自北京的吳先生及家人手里的500萬遵義市城投平臺的信托產品到期后仍然尚未兌付。
在多位理財師看來,理財新規的實施至今,剛性兌付已經退出,投資者切忌再抱有剛兌的心態去投資。對于信托投資者而言,2022年整個理財市場收益率持續走低,隨著地產信托銷聲匿跡,工商企業信托融資數量也在降低,收益較高且相對安全的信托產品主要還是城投類產品。
中國信登信托登記數據顯示,政信類信托產品規模增加明顯。2022年12月,全行業新增完成初始登記信托產品3444筆,環比增長4.30%,同比下降12.85%;初始募集規模(以下簡稱“信托規!保5,055.16億元,環比上升21.10%,同比下降45.71%。新增產品平均規模1.47億元,環比上升16.67%,同比下降37.45%。
其中,投向基礎產業的信托資金大幅增長。2022年12月,從信托財產主要運用領域看,新增投向基礎產業的信托規模為 901.85億元,環比增長48.57%,同比增長1.65%;占新增規模的比重環比提高3.3個百分點,同比提高8.31個百分點。
投向基礎產業的信托多為“政信”類信托產品。由此可見,“政信”類信托仍然是投資者青睞的投資產品。
張建舉例表示,2022年他在銷售江浙地區城投項目時,如果融資方主體相對優質,一般募集3個億左右的規模,銷售周期基本僅3天左右。所以,市場不缺資金,而是缺優質項目。因此他建議,投資首選是江浙地區的城投平臺,截至目前基本未發生公開的非標逾期。但是對于一些弱資質地區的城投平臺,他不是特別建議購買。
標債受投資者青睞
相比政信的非標產品,張建表示:“目前來看,城投標債的安全系數更高,幾乎沒有發生違約的案例!
包括上述所指貴州遵義、蘭州等地城投機構發生了違約,違約產品類型也為非標類產品。即使在貴州省最大的城投遵義道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銀行貸款展期至20年的方案中,公司仍然表示將嚴格按照募集說明書的約定,做好公開市場債券的償付工作。
多位機構投資人認為,即使是貴州,在銀行貸款展期的情況下,企業和政府都仍然傳達出較強的保證兌付的意愿。
與之相對應,2022年投資于債券市場的信托產品數量也出現了暴增。
從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數據來看,2022年以來,集合類標品信托產品發行規模顯著提升,合計成立份額3907.58億元,較2021年全年增長133.49%。其中,集合類標品信托產品的平均成立份額也實現了大幅提升,2022年以來產品平均成立份額為6400.62萬元,較2021年全年增長174.57%。
從投資標的來看,整體標品信托業務及集合類標品信托產品均以債券投資為主。
據中國信托業協會數據,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資金信托中債券投向規模余額為3.27萬億元,達到2010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債券投向規模余額在資金信托中證券市場投向中的占比達到78.18%,同樣為2010年以來的最高水平,規模占比不但保持了自2020年以來的整體上升態勢,且已連續四個季度處于70%以上。
與標品信托投資標的整體以債券為主相對應,集合類標品信托產品的投資標的也以債券投資為主。
據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數據,在2022年以來成立的集合類標品信托產品中,債券策略成立份額規模最大且占比最高,規模占比也實現快速提升。2022年以來債券策略集合類標品信托共成立3049只,成立份額為2476.06億,較2021年全年分別增長386.28%和214.30%,在2022年以來集合類標品信托中的占比分別為 42.47%和63.37%,是成立規模最大、規模占比最高且保持了高速增長的投資策略。
伴隨著信托違約頻頻發生,張建感受到,2022年他銷售產品時最大的變化是客戶更加信賴認可安全性高的項目——市場上永遠不缺資金,尤其是經濟下行期,高凈值客戶也不知道錢往哪投,所以安全性更高的城投標債成為投資者信賴的產品之一。
收益率的吸引力
目前,政信信托非標類信托收益率大概在7%左右,張建覺得,這比市場上其他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仍有較高的競爭力。
根據用益信托數據,2022年12月非標信托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繼續下行。據公開資料不完全統計,12月非標信托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為6.70%,環比減少0.04個百分點;產品的平均期限1.82年,環比延長0.03年。
用益信托表示,2022年非標信托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持續緩速下行,主要是受央行引導融資成本下行的政策和可投的優質資產減少的影響。一方面,國內各項穩經濟政策不斷加碼,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出更強的穩增長、擴內需、提信心信號,為進一步刺激信貸需求、激活市場主體活力,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是一個重要發力點。另一方面,宏觀經濟增速下行,企業尤其是房地產企業經營風險上升,信托資金可投的優質資產逐漸向基礎產業領域集中,金融機構之間競爭加劇,投資回報率下滑。
從銀行理財產品來看,根據普益標準數據,就近期收益表現而言,銀行理財全市場存續開放式固收類理財產品(不含現管)、封閉式固收類理財產品的近1個月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分別為-4.36%、-5.40%,環比分別下跌3.69個百分點、5.42個百分點。普益標準表示,由此可見,受債市震蕩影響,理財產品仍處于“破凈潮”中。
普益標準數據顯示,2022年四季度業績比較基準方面,R3級產品的平均業績比較基準較高,達4.58%,環比持平;R1級產品的平均業績比較基準較低,為2.74%,環比下跌0.05個百分點。另外,從現金管理類產品角度,截至2022年12月末,全市場存續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的近7日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為2.13%,且仍然呈現逐漸下滑的趨勢。
截至2023年1月12日,7天期國債逆回購收益率為2.4%左右,91天國債逆回購收益率為2.3%左右。
張建分析,傳統實體企業每年凈利潤能達到10%已經很不錯了,尤其是過去3年中受疫情等影響,傳統企業的經營壓力也非常大。所以,目前信托產品年化7%左右的收益率已經非常高了。江浙地區偶爾有個別優質城投需要融資發信托產品時,有企業機構單筆認購幾千萬或者上億元,很快就會搶購一空。
從投資者角度看,吳先生的切身感受是,信托在提供高收益率的同時,也面臨相比銀行理財等產品更大的風險,今后他投資理財會將安全性放在第一位,收益率放在第二位。他總結的經驗是:不要盲目貪圖高收益,要根據自身的風險偏好去投資理財,管理好自己的財產安全。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張建為化名)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