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近期,有投資人稱,其購買的產品中融-融筑421號本該于2022年6月份到期,但至今僅收到7個月的收益,本金及其他收益還未到賬,而中融信托對此的處理態度并不積極。
過去一年,中融信托接連踩雷多家房企,如世茂集團、華夏幸福(600340)、陽光城(000671)、藍光集團、泰禾集團(000732)等,以致于多個房地產信托項目都出現展期或違約情況。
對于上述項目目前的進展,時代財經向中融信托發送了采訪郵件,其回復表示,上述信托計劃均按照合同約定推進,相關情況及進展已定向信披給投資人。不過,時代財經從部分投資人處了解到,其并不滿意中融信托的處理態度。
踩雷多家房企
已在中融信托購買產品長達五、六年之久的投資人王造(化名)向時代財經表示,其購買的產品中融-融筑421號本該于2022年6月份到期,但其至今僅收到7個月的收益。
中融-融筑421號項目成立之初擬募集信托資金18億元,最終募集12.54億元。該項目抵押物為前海世貿持有的“世貿前海中心”31層-45層,及62層的部分物業,共103處房產,總面積35667.39平方米。
世茂集團出現風險后,2022年6月24日中融信托公告該項目展期24個月,至2024年6月23日。中融信托向投資人表示,未來將分兩步兌現本金。2023年6月23日前,前海世茂及相關方預計將支付不低于6.27億元的回購本金;2024年6月23日之前,前海世茂及相關方預計將支付剩余全部回購價款。
在上述展期公告中,中融信托稱,已收到世貿方支付的部分款項。2022年6月,中融信托使用該筆款項按照參考年化收益率7.1%/年向投資人分配了截至2022年1月31日的收益,共計7個月。
時代財經從王造處了解到,截至發稿,除上述利息之外,本金及其他收益還未到賬。而上述抵押物也已被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查封,或將啟動拍賣程序。
對中融信托給出的今年6月23日前支付部分本金,王造表示并無信心。他告訴時代財經,世茂出事之后,中融信托的處理態度并不積極,較為拖拉,至今也不曾與投資人正面開會或溝通,一直由理財經理轉述處置方案,然而再多詢問理財經理幾句,對方也只會說不清楚。
對此,時代財經撥打投資人提供的理財經理的聯系電話,但截至發稿電話無人接聽。
對于中融-融筑421號項目進展,中融信托向時代財經回應道,該項目按合同約定展期中,該信托計劃抵押物估值較充足,已經采取并推進相關措施,加緊推進抵押物處置進度。項目運作情況和推進細節已經對投資人進行定向信披。
與世貿集團關聯的項目除中融-融筑421號之外,還有中融-融沛231號。此外,與融創關聯的承安96號、與華夏幸福關聯的融昱100號、驥達11號、享融223號、享融287號等多個房地產信托項目都出現展期或違約情況。
在房地產領域,中融信托還“踩雷”恒大集團、佳兆業、陽光城、藍光集團、泰禾集團等數十家企業。
為此,中融信托甚至還被迫下場當“開發商”。2022年4月,融創正式退出旗下的“中山銘晟房地產”,轉由中融信托100%持股。中山銘晟房地產投資了房地產開發公司中山立信、中山建成和中山茵景,分別對應此前融創在中山的五桂山、民眾、三角的項目。
業績下滑 烏云罩頂
作為“中植系”成員的中融信托,除了“踩雷”房地產之外,也面臨保險柜鎖芯被撬、業績下滑、監管處罰等“烏云罩頂”。
最戲劇的是,2022年9月,中融信托保險柜鎖芯被撬,其存放中融信托和融創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共同保管塔子湖置業章證照及印鑒等共管物品的保險柜無法打開。
另外,塔子湖置業預售資金監管賬戶中約11.4億元資金被劃走。其中,1343萬元劃轉至武漢融創基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賬戶,剩余約11.2億元劃轉至武漢市江岸區人民政府塔子湖街道辦事處設立的塔子湖項目專戶。
2022年,據黑龍江銀保監局,中融信托的投訴量達203件,同比增幅為181.94%,位列非銀金融機構第二。期間,中融信托因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募集資金投放到“四證不全”房地產項目,被黑龍江銀保監局罰款20萬元。
2月19日,萬通發展大股東嘉華控股所持部分股份被凍結,凍結申請人為中融信托。此前,中融信托向嘉華控股提供借款14.08億元,截至今年2月,嘉華控股還有約9.82億元本金尚未歸還。
被人“欠錢不還”的同時,中融信托自身的負債也并不低。截至2022年末,中融信托負債總計73.77億元,較年初減少36.32億元,降低32.99%。同時,其貨幣資金為86.59億元,較年初減少4457.03萬元。
而業績方面,中融信托營收、凈利潤明顯下滑。2022年營收僅50.47億元,同比減少13.85%;凈利潤10.57億元,同比減少28.91%;同時,投資收益下降至7.31億元,同比減少8.3%。
在“踩雷”房地產、營利下滑的背景下,中融信托計劃以不低于15.04億元的評估價格公開掛牌轉讓所持中融基金全部51%的股權。
談及為何要出讓股權,中融信托大股東經緯紡機(000666)表示,此舉是為了貫徹落實回歸本源、突出主業、做精專業的監管要求。
今年2月,國聯證券公告,擬通過摘牌方式收購中融信托所持有中融基金51%股權,在此前提下,再以7.22億元的價格向上海融晟投資有限公司購買其所持49%股權中的24.5%。因為剩下的24.5%尚處于質押狀態,未能按照約定時限解除質押,最終國聯證券將中融基金“收入囊中”的股權比例為75.5%。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